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启动 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发表日期:2017-12-19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历经4年多的试点工作,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19日正式启动,这也标志着中国超过欧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将以发电行业作为突破口,涵盖1700多家企业,未来将逐步降低市场门槛,扩大覆盖范围。

  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于19日正式启动了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介绍说,中国的碳市场建设已经迎来新的起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明确了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率先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分阶段稳步推进碳市场建设。”

  谈到为何以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说,主要是因为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好、产品相对单一、管理比较规范,易于核实数据和排放权配额分配;其次,发电行业的碳排放量较大。他说,“根据我们现在的方案,是按照排放量每年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实际上相当于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左右的水平作为纳入企业的门槛,发电行业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这个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正在运行的任何一个碳市场。”

  从企业角度来看,碳市场的建立将使气候友好的企业受益,让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付出更大的成本,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以电力行业为例介绍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配额总量设定和分配方案,在基准线的配额分配体系下,那些管理水平高、单位产品排放低的企业,随着碳市场的实施,它生产得越多,获得的配额相应的就会越多。相反,那些管理水平比较低、技术装备水平比较低的,可能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当中就会处于劣势。”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4年来,中国率先实施碳交易试点的7个地区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46亿元人民币,试点区域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了双降的趋势。

  展望未来,中国国务院参事刘燕华表示,中国的碳市场规模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现有的任何碳市场,未来仍需加快推进立法等制度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推动立法,并构建完备的碳市场管理制度,保证运行规范有序监管到位;要出台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配额分配方案,以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加快数据报送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碳市场的正常运转提供支撑。”

  据了解,中国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将分别由湖北省和上海市牵头承建和运营维护,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